湖北环评和竣工验收公示信息网

联系方式
- 作者:
- 来源:
- 日期: 2020-09-21
- 浏览次数: 713次
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建设单位: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表一 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 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 | |||||||||||||
建设单位 | 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 | |||||||||||||
法人代表 | 魏华周 | 联系人 | 皇甫陈浩 | |||||||||||
联系电话 | 18154475851 | 传真 | / | 邮编 | 435400 | |||||||||
建设地点 | 武穴市(途经田家镇办事处、刊江办事处) | |||||||||||||
建设项目性质 |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迁建 (划√) | 行业类别 | 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 | |||||||||||
环境影响报告表名称 | 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 | |||||||||||||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 湖北苇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初步设计单位 | / | |||||||||||||
环评报告表审批部门 | 武穴市生态环境局 | 文号 | 武环审[2018]47号 | 时间 | 2018.11.10 | |||||||||
主要产品名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 | 主要产品:输送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设计生产能力:年输送90万吨/年 实际生产能力:年输送90万吨/年 |
|||||||||||||
投资总概算 | 3600万元 | 环保投资总概算 | 500万 | 比例 | 13.89% | |||||||||
实际总投资 | 5000万元 | 实际环保投资 | 1200万 | 比例 | 24% | |||||||||
调查经费 | / | |||||||||||||
项目建设过程简述(项目立项~试运行) | 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其前身为“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企业位于武穴市田家镇办事处郭冲村,主要经营业务为建筑石料用灰岩露天开采加工销售。生产规模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产品90万吨/年,矿区面积0.3115km2 ,矿山服务年限11.6 年,矿石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武穴市矿石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山区,其交通略有不便,资源优势未显示出来,采用车辆运输必须同时、多辆运输车不间断作业才能满足岩矿类产品的运输要求,并且车辆运输同时带来了道路损坏、扬尘污染、噪声扰民、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等不利影响。 根据《武穴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整治矿山开采与加工污染工作实施方案》(武矿综管发[2016]3号)和《武穴市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整治矿山开采与加工污染工作升级版工作方案》(武矿综管发[2017]1号)文件的精神,同时为了降低矿山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彻底解决矿业开采运输环节道路安全、粉尘污染、超载、交通堵塞、道路损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降低运输灰尘污染及改善公路沿线周边环境,按照《2017年第二次会议纪要》(武规委(2017)3号)要求,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武穴市委、市政府号召,充分利用距离长江水运码头近的优势,积极推进砂石矿产品廊道运输项目建设,以助推矿产品绿色发展。 2018年10月,湖北苇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8年11月武穴市生态环境局下达了《关于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武环审[2018]47号)。 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19年1月建设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本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受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委托,黄冈东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验收调查人员于2020年10月11日会同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对"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查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完成了《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
表二 调查范围、因子、目标和重点
表三 验收执行标准
表4 工程概况
表5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表6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表7 环境影响调查
表8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
表9 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测计划
表10 调查结论及建议
编制依据 |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实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实施);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实施);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实施);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正);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正);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年1月1日);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017年7月16 日修订 ⑪《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 ⑫《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⑬《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2010年12月22日修正; ⑭《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文,2000年2月22日。 2、项目资料 ①项目设计相关资料 ②湖北苇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武穴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武环审[2018]47号) |
调查目的 | 1、调查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比较工程建设前后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分析环境现状与环评结论是否相符; 2、调查项目在设计、施工、营运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和武穴市生态环境局批复意见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工程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对工程其他实际问题及潜在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补充措施。 |
调查方法 | 1、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 2、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现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3、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 4、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环保措施有效性。 |
调查范围 | 本次验收调查范围参照《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评价范围,根据工程实际变化、对环境实际影响及现场踏勘情况做适当调整。 |
调查因子 | 调查本项目廊道施工期植被遭到破坏和恢复的情况、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项目整治情况。调查因子为扰动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项目治理等。 |
环境敏感目标 | 根据本项目环评报告,结合现场勘察结果,本项目属于线性工程,沿线经过郭冲村和张竹林村,运输起点为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厂区,终点为武穴砂石集并中心,全长2.2km,属于武穴市田家镇矿区配套服务工程。项目外环境敏感点对比环评阶段,居民点2#(樟树下),居民点5#(张冲),居民点2#均拆迁搬出;项目周边多为荒地、空地和林地。项目涉及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长江;郭家冲,郭冲新农村,张家,陈家,昌胡李,袁家冢;上龚,万发家园,库家,陈家咀,张竹林村,红光小学,张公朗文明小区;樟树下,冷水浴等。 |
调查重点 |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确定的调查重点如下∶ 1、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2、环境影响报告表及环评批复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 3、环保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施工期存在的环境问题。 5、环保投资分配落实情况。 |
环境质量标准 | 根据《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如下: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3-1所示。 表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
2、地表水 项目地表水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见表3-2所示 表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
3、声环境 项目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见表3-3所示 表3-3 声环境质量标准值 等效声级LAeq:dB(A)
|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废气 项目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 2 中二级标准,见表3-4所示, 表3-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运营期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4 类标准,见表3-5所示, 表3-5 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
|
|||||||||||||||||||||||||||||||||||||||||||||||
总量控制指标 | 本项目为非污染类工程,无总量控制指标。 |
项目名称 | 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 | |||||||||||||||||||||||||||||||||||||||||||||||||||||||||||||||||||||||||||||||||||||||||||||||||||||||
项目地理位置 (附地理位置图) |
武穴市(途经田家镇办事处、刊江办事处);地理位置见附图1 | |||||||||||||||||||||||||||||||||||||||||||||||||||||||||||||||||||||||||||||||||||||||||||||||||||||||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属于武穴市田家镇矿区配套服务工程,根据武穴市政府当前要求,需将武穴市田家镇矿区数个相近砂石生产企业的砂石料采用输送廊道的形式输送至共同砂石集并中心,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本项目建设方)联合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梅府建材公司、武穴市新城振华如春碎石有限公司、湖北润扬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武穴市长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名义共同申报了相关廊道工程的备案手续,并以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梅府建材公司作为四家企业的项目单位代表。 本项目于2018年9月投资3600万元新建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项目,运输起点为厂区(经度115°48′57.25″纬度29°88′16.62″),终点为砂石集并中心(经度115°48′49.55″纬度29°86′10.97″)。项目运输廊道全长2.2km,皮带机廊道占地宽度为3.5m,检修便道宽度1m。廊道分2 条皮带机搭接运输,共设置 2 个转运站。运输廊道起点位于本项目厂区,往东南 560米经过郭冲村后,到达1#转运站后与其他企业3条运输廊道(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梅府建材公司及武穴市新城振华如春碎石有限公司为一个运输廊道项目)采用共同路线进行输送,本项目运输廊道全程采用钢结构桁架全封闭设计,沿途跨越一级公路G347南德线和二级公路武盘公路,穿过池塘、荒地,最后到达砂石集并中心。 本项目工程组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见表4-1所示, 表4-1 项目组成表及主要环境问题
二、项目主要设备: 表4-2 项目运输廊道主要设备一览表
表4-4 项目工程变更情况
|
||||||||||||||||||||||||||||||||||||||||||||||||||||||||||||||||||||||||||||||||||||||||||||||||||||||||
生产工艺流程(附流程图) 1、施工期工艺流程 ![]() 图4-1 项目工艺及产污位置示意图 |
2、运营期工艺流程![]() 图4-2 项目工艺及产污位置示意图 ![]() 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附图) 项目廊道将全线永久占地8000m2,占地类型主要为山坡耕地、池塘及江边沙地等,不涉及基本农田。施工阶段弃土弃渣临时集中堆放点等均属于临时占地设施。项目施工完成后,除部分附属设施、道路外,对廊道沿线进行绿化,全线大部分被草坪、树木等绿色植被覆盖。 |
||||||||||||||||||||||||||||||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明细 本项目设计投资3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0万元,占总投资的13.89%。实际总投资5000万元,实际环保投资1200万元,占实际总投资的24%。本项目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措施)投资明细见表 4-4 所示。 表4-4 环保设施(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1)施工期扬尘 该项目在施工期开挖土方,车辆运输,建筑物料运输、堆放、清运、土方回填和场地平整,施工垃圾堆放和清运时将产生扬尘。 为了减轻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作业现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遮盖物,干燥天气时增加地面湿度,以减轻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护措施∶ ①合理选择施工期间车辆运输路线,天气状况条件较差时停止施工作业; ②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作密闭处理,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洒水抑尘等措施; ③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用苫布遮盖或采用密闭车斗; ④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等作业; ⑤使用预拌混凝土,使用石材、木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 ⑥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采取铺设混凝土、细石等材料,减少机动车扬尘; (2)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以及施工物料流失、石料冲洗废水等。施工期设置简易沉淀池,泥浆水和冲洗废水经过简易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不设施工营地,租住附近农户住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农舍现有排水设施,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3)噪声 施工期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了车辆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同时控制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段,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敏感点附近施工时,每天22∶00~次日06∶00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应禁止鸣笛,禁止进行强噪声作业,以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固废 施工期间会产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中有回收价值的部分(如废钢材、包装袋、废旧设备等)均进行回收并外卖处理,其他建筑垃圾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地点;廊道施工所产生的弃土均采取就地回填和平整作业区,用于廊道用地范围内植被的恢复,拆迁房屋的建筑废料均作为填料进行坑塘的填筑及廊道基础和便道的平整,本项目施工期廊道施工时产生的土石方以及拆迀的建筑垃圾均可做到取弃平衡,最终无弃土产生。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5)生态环境 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直接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工程直接影响区的人工生态系统将被完全破坏,工程开挖之后弃土临时堆放及回填,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加强道路周边绿化,完善规划公共绿地建设;采取优化廊道路线选线,避免穿越成片的林地,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妥善保存表层土,用于廊道用地范围内绿化和植被恢复;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限制施工范围和施工强度,合理安排施工方式,以减少不利影响。施工前派专人调查工程范围内的动植物情况,优化并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施工完成及时植树绿化;施工期间废水、固废妥善处置,基本做到零排放;建立环境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等措施,尽力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社会环境 廊道输送方式是针对粒状物料最先进最环保的输送方式,该输送方式效率高、环保、安全、噪声低,而且通过高空架设的方式,占用土地少、运行成本低,可以避免居民区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为武穴市矿山综合整治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施工期间,使当地交通受到干扰,这给居民出行、工作及生活等带来影响及不便。项目占地和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廊道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施工及公路征地拆迁对居民带来的不适影响、廊道施工对居民出行的造成不便,施工粉尘和噪声都会使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管理及采取相应的洒水抑尘,隔声降噪,生产废水沉淀回用于抑尘,生活废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固废分类利用妥善处置,植树绿化保持水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期间对沿线居民的短暂影响。 2、运营期 本项目为非污染类生态项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廊道运输粉尘和转运站粉尘;输送机和转运站等设备产生的噪声;耗损的皮带和滚轮等固废耗材外售处理,对外环境无影响。 (1)转运站和廊道运输粉尘 本项目廊道均采用钢结构防尘罩全封闭降低扬尘,并且在转运站设有喷雾降尘设备,基本无粉尘产生,并且在廊道沿线基本做好了复绿措施,经过空气的稀释以及廊道沿线绿化树木的隔离作用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噪声 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输送机以及转运站设备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运输廊道设置全程防尘罩及消声减震装置,加上距离廊道较近的居民点已拆迁办搬出,因此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建设单位派专人定期维护检修,保证廊道机械运行良好,避免了因机械损坏等引起的噪声。 (3)生态环境 项目廊道附近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廊道沿线主要占用的土地类型为荒草地及耕地池塘等,项目建成运营后,经过植树复绿等生态恢复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4)社会环境 项目运行后,用廊道运输代替车辆运输能够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降低运输灰尘污染,改善公路沿线周边环境,且能够降低矿山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彻底解决矿业开采运输环节道路安全、粉尘污染、超载、交通堵塞、道路损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助推矿产品绿色发展,对社会环境起到正效应。 |
一、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 根据本项目环经评价的等级、范围、保护目标及周围环境功能和气象特征,评价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浓度限值,且满足空气质量要求。 2、地表水环境质量 本项目区域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域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 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4、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地以农村生态系统为主,所在地点处于农村环境。项目土壤现状内土壤类型有砂壤和山地黄棕壤2种,本项目工程总占地约为8000m2,由于面积较小,且其余土地仍保持原有土地使用类型,因此,本项目对评价区的土地影响不大。项目区域内通过调查,矿区范围内未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为常见鸟类以及爬行类动物。因此,本项目对评价区的动植物影响不大。 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工程性质和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所在地区的环境关系,详情见下表5-1。 表5-1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国家、省、行业) 武穴市环境保护局下达了《关于审批武穴市郭冲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武环审〔2018〕47号),批复中对本项目的意见如下∶ 一、该廊道项目运输起点为郭冲矿业厂区,终点为砂石集并中心。项目运输廊道全长2.2千米,皮带机廊道占地宽度为3.5米,检修便道宽度1米。廊道分2条皮带机搭接运输,工设置2个转运站。运输廊道从起点往东南560米经过郭冲村后,到达1#转运站后与其他企业3条运输廊道采用共同线路进行输送。运输廊道全程采用钢结构桁架全封闭设计,沿途跨越一级公路G347南德线和二级公路武盘公路,穿过池塘、荒地,最后到达砂石集并中心。项目投运后,运输机设计输送能力平均为3000吨/小时,年输送量约90万吨/年。武穴市改革和发展局出具了《湖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登记备案项目编码:2018-421182-12-03-029221),确认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已于郭冲社区居民委员会签订了《租地协议》,以“以租代征”方式取得了土地的长期经营权;据武穴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文件《2017年第二次会议纪要》(武规委(2017)03号),同意该廊道的方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出具了相关材料确认同意该项目跨越公路修建皮带廊道;该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3.89%。廊道运输属运输工程,项目的实施对降低运输过程道路扬尘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该项目属于矿山开采加工相配套运输工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我局原则同意该项目按《报告表》所列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建设。 二、项目在建设和环境管理中要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废气的污染防治工作。该项目廊道全程均采用钢结构全封闭防尘罩,各个的转运站均为封闭结构。在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转运站清扫机、喷雾机等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在转运站周边加强绿化,必须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 2、做好废水的污染防治工作。项目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期的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运营期无废水产生。施工期的施工废水设置截流沟和沉淀池处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路面洒水抑尘;生活污水纳入周边居民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 3、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报告表》中提出的要求,落实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4类标准要求。 4、做好固废的污染防治工作。该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在日常故障检修过程中更换的耗材,主要为滚轮和皮带,均为一般固废,采用外卖方式处理。 5、必须认真采纳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其它建议。 三、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自行组织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信息及时公布。 四、田镇环保分局负责项目施工期、运营期日常环境监察工作,加强该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按照报告表及批复要求落实环保要求,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并定期向武穴市环保局提交环境保护监察报告。 五、本批文下达之日起5年内有效。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建设方案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须报我局重新审批。 本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批复意见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建设未发生污染投诉,环保设施建设经费到位,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按规定正在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
表6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 |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 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未采取措施的原因 | |
设计阶段 | 生态影响 | / | / | / |
污染影响 | / | / | / | |
社会影响 | / | / | / | |
施工期 | 生态影响 | ①施工结束后,加强道路周边绿化,完善规划公共绿地建设;②设计部门路线布设时,应尽量避免穿越成片的林地,减少对林地的破坏。施工前后可以实行异地补植的应进行异地补植,不能补植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经济补偿,对上述植被生物量损失进行补偿;③廊道建设应对永久和临时占地范围内表层有肥力的耕作层土壤进行保护,并选取适当位置堆存,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场地绿化和植被恢复;④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对廊道界以外的植被应不破坏或尽量减少破坏。在施工区、施工营地及林区竖立防火警示牌,建立消防队伍,做好施工巡回检查等,预防森林火灾。在工程管理机构中设置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环保意识,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在施工期,主要对涉及敏感点的施工区域进行监测;还要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调查;⑤在林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⑥施工产生的废水应收集沉淀后回用,严禁直接排放,施工固废妥善分类处置,施工单位应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严格按照廊道施工规范进行排水设计和施工;⑦项目的施工、运行过程中,要尽量保护自然植被,严格限制施工范围和施工强度,合理安排施工方式,以减少不利影响 | 施工过程中,采取优化廊道路线选线,避免穿越成片的林地;施工表层土用于廊道沿线绿化和植被恢复;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限制施工范围和施工强度,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建立环境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施工前派专人调查工程范围内的动植物情况,优化并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施工完成及时植树绿化;施工期间废水、固废妥善处置,基本做到零排放等措施尽力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通过施工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很小,植被重建实施较好,目前绿化已经全部恢复,满足环保要求,尽力减少了对用地范围周边生态环境影响。 |
污染影响 | 废气:①合理选择施工期间车辆运输路线;②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等措施;③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渣土、垃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 15 公分;④天气预报 4 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⑤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等作业;⑥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应组织石材、木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切割石材木制品加工所造成的扬尘污染;⑦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采取铺设钢板、铺设混凝土、铺设焦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防止机动车扬尘;⑧施工期间,对于裸露地面,应铺设防尘布或防尘网,或者每周洒水两次,或者根据抑尘剂性能,定期喷洒抑尘剂; ⑨对于装卸作业频繁的原料堆,应在密闭车间中进行,对于少量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活动,应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⑩施工期间若出现粉尘影响居民生活情况,建设单位应及时和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必要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废水:施工期应加强施工废水管理,严禁排入周边水体或渗入地下水影响周边水环境;施工场地生产废水、降雨冲刷建材的地表径流应进行收集,经沉淀池等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出水应尽量回用,严禁直接排放;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不得堆放在长江武穴段附近,堆放时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雨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项目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村民住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利用农舍现有排水设施,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噪声:①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高噪声设备,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②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夜间禁止施工和汽车运输; ③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对高噪声设备安装减震装置或者隔声处理; ④对受施工干扰的居民和单位,特别是距离廊道建设路线较近的居民及单位,应在施工前给予通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取得理解,友好协商后再进行作业,并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施工生产; ⑤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应禁止鸣笛,在黄昏时分应适当降低施工强度,以减少对部分鸟类的惊扰;且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经过居民集中区。 固废:廊道施工所产生的弃土均采取就地回填和平整作业区用,拆迁房屋的建筑废料均作为填料进行坑塘的填筑及廊道基础和便道的平整,本项目施工期廊道施工时产生的土石方以及拆迀的建筑垃圾均可做到取弃平衡,无最终弃土产生及堆存。而对于本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中有回收价值的部分(如废钢材、包装袋、废旧设备等)均进行回收并外卖处理;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纳入生活垃圾清运系统及时清运 |
废气: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采取铺设混凝土、细石等材料,减少机动车扬尘;合理选择施工期间车辆运输路线,天气状况条件较差时停止施工作业;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作密闭处理,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洒水抑尘等措施;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用苫布遮盖或采用密闭车斗;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等作业;使用预拌混凝土,使用石材、木半成品,采用装配加工; 废水:施工期设置简易沉淀池,泥浆水和冲洗废水经过简易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不设施工营地,租住附近农户住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农舍现有排水设施,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噪声:施工期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了车辆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同时控制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段,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敏感点附近施工时,每天22∶00~次日06∶00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应禁止鸣笛,禁止进行强噪声作业,以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固废: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中有回收价值的部分(如废钢材、包装袋、废旧设备等)均进行回收并外卖处理,其他建筑垃圾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地点;廊道施工所产生的弃土均采取就地回填和平整作业区用,拆迁房屋的建筑废料均作为填料进行坑塘的填筑及廊道基础和便道的平整,本项目施工期廊道施工时产生的土石方以及拆迀的建筑垃圾均可做到取弃平衡,最终无弃土产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
通过施工期间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项目产生的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施工期间未发生相关环保投诉,满足环保要求。 |
|
社会影响 | 施工期间,使当地交通受到干扰,这给居民出行、工作及生活等带来影响及不便。项目占地和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廊道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施工及公路征地拆迁对居民带来的不适影响、廊道施工对居民出行的造成不便,施工粉尘和噪声都会使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下降 | 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管理及采取相应的洒水抑尘,隔声降噪,生产废水沉淀回用于抑尘,生活废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固废分类利用妥善处置,植树绿化保持水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期间对沿线居民的短暂影响。 | 未产生较大不利社会影响 | |
运营期 | 生态影响 | / | / | / |
污染影响 | 废气:本项目廊道均采用钢结构防尘罩全封闭降低扬尘,并且在转运站设有喷雾降尘设备,基本无粉尘产生;本项目廊道设置2个转运站,以调节皮带的高度及方向,但石料中途转运时,从高处跌落会产生一定的粉尘,经喷雾抑尘处理后,该部分逸尘数量较小; 噪声:在满足廊道输送产能要求前提下,尽量做到夜间不输送物料,特别是晚上22点至凌晨5点夜间时间段不运营;针对距离廊道距离较近几处居民,尽量做到应迁尽迁;应加强廊道的维护,保证廊道机械运行良好,避免因机械损坏等引起的运输噪声增大。 固废:更换耗材产生废皮带及辊轮,外售处理 |
废气:本项目廊道均采用钢结构防尘罩全封闭降低扬尘,并且在转运站设有喷雾降尘设备,基本无粉尘产生,并且在廊道沿线基本做好了复绿措施,经过空气的稀释以及廊道沿线绿化树木的隔离作用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输送机以及转运站设备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运输廊道设置全程防尘罩及消声减震装置,加上距离廊道较近的居民点已拆迁办搬出,因此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建设单位派专人定期维护检修,保证廊道机械运行良好,避免了因机械损坏等引起的噪声。 固废:耗损的皮带和滚轮等固废耗材外售处理,对外环境无影响 |
通过运营期间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项目产生的各污染物得到合理控制,满足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运营期间未发生相关环保投诉,满足环保要求。 |
|
社会影响 | / | / | / | |
表7 环境影响调查
施工期 | 生态影响 | 项目施工期基础开挖、占用土地,因破坏地表土、地表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对施工水土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已结束,影响已消失。 |
污染影响 | 施工作业、土方开挖堆放、车辆运行造成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排出的机动车尾气;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妥善处置;施工及机械设备噪声合理降噪;建筑固废分类处置,人员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清运等,项目施工期已结束,影响已消失,未产生不利影响。 | |
社会影响 | 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管理及采取相应的洒水抑尘,隔声降噪,生产废水沉淀回用于抑尘,生活废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固废分类利用妥善处置,植树绿化保持水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期间对沿线居民的短暂影响,未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 |
运行期 | 生态影响 | 项目廊道附近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廊道沿线主要占用的土地类型为荒草地及耕地池塘等,项目建成运营后,经过植树复绿等生态恢复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
污染影响 | 本项目廊道均采用钢结构防尘罩全封闭降低扬尘,并且在转运站设有喷雾降尘设备,基本无粉尘产生,并且在廊道沿线基本做好了复绿措施,经过空气的稀释以及廊道沿线绿化树木的隔离作用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输送机以及转运站设备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运输廊道设置全程防尘罩及消声减震装置,加上距离廊道较近的居民点已拆迁办搬出,因此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建设单位派专人定期维护检修,保证廊道机械运行良好,避免了因机械损坏等引起的噪声。 耗损的皮带和滚轮等固废耗材外售处理,对外环境无影响,因此运营期未产生不利影响 |
|
社会影响 | 项目运行后,用廊道运输代替车辆运输能够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降低运输灰尘污染,改善公路沿线周边环境,且能够降低矿山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彻底解决矿业开采运输环节道路安全、粉尘污染、超载、交通堵塞、道路损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助推矿产品绿色发展,对社会环境起到正效应。 |
表8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
本项目为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项目营运期产生污染影响主要表现在废气、噪声,本次验收调查对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进行监测。 (1)、厂区废气监测内容、结果及评价 ①无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见表8-1, 表8-1 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在廊道沿线设5个监测点位,上风向 1 个点位,下风向4个点位,监测点位示意图见附图 4。 监测频次:连续 2 天,每天 3 次。 监测因子:颗粒物 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表明: 2020年8月20日~21日废气无组织监测结果表明,颗粒物排放浓度最大值为0.586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周界外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周界外最高浓度点:1.0mg/m3)。 (2)、厂区噪声监测内容、结果及评价 ①噪声检测内容 监测点位:在厂界四周外1m处设 4 个噪声监测点位。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见附图 4; 监测频次:连续 2 天,每天昼一次; 监测因子:厂界噪声 ②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 噪声监测结果见表8-2 表8-2 噪声监测结果
2020年8月20日~21日噪声监测结果表明,▲1、▲3、▲4 监测点位昼间噪声范围值为54~59dB(A),夜间噪声范围值为43~47dB(A),项目廊道沿线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 1 中 2类标准限值要求,▲2监测点位靠近矿山道路以及 一级公路G347南德线和二级公路武盘公路边界一侧昼间噪声最大监测值为65dB(A),夜间噪声最大监测值为45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 1 中 4a类标准限值要求。 (3)验收调查期间,对项目建成后的生态恢复情况及现场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 ![]() ![]() ![]() ![]() ![]() ![]() ![]() |
表9 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分施工期和运营期) 施工期: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包含于工程整体中,委托给工程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现场进行监督,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对该工程进行监管,施工单位项目部负责实施,监理单位负责监督。 运营期,项目设置质量技术管理小组和环境管理小组,如下。 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质量技术管理小组 组长:魏华周 成员:李展强 万振华 李映明 曾锡明 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环境管理小组 二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一级:矿安全环保处 人员组成: 安全环保处长:魏华周; 安全环保监察主管:李展强; 安全环保专员:皇甫陈浩; 安全环保内务:郭人恺。 职责:矿安全环保处是工业三废综合治理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矿区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治理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二级:工业场地安全环保办公室 人员组成: 工业场地:李展强; 职责:工业场地安全环保办公室负责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治理,并负责监督检查。 |
|||||||||||||||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未提出监测能力建设。 |
|||||||||||||||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监测计划及其落实情况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应积极开展污染源监测,定期对废气、噪声等污染源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及内容见表9-1。 表9-1 污染源监测内容一览表
![]() 环境管理状况分析与建议 在项目施工期,工程监理公司较好的起到了监督作用,整个施工期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也经采取的环保措施得到了较大的削减,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措施是有效的。 在运营期,建设单位及时完善并设置了环境管理机构及制度,将会合理保护周边环境,最大程度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说来,该工程环境管理机构及制度是健全的,环境保护档案资料较完善。 |
调查结论与建议 1、验收工况符合性 本项目已于2019年1月建设完成,目前正常运行,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本项目已正常运行,符合验收调查工况要求。 2、工程概况 本项目属于武穴市田家镇矿区配套服务工程,根据武穴市政府当前要求,需将武穴市田家镇矿区数个相近砂石生产企业的砂石料采用输送廊道的形式输送至共同砂石集并中心,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本项目建设方)联合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梅府建材公司、武穴市新城振华如春碎石有限公司、湖北润扬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武穴市长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名义共同申报了相关廊道工程的备案手续,并以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梅府建材公司作为四家企业的项目单位代表。 本项目于2018年9月投资3600万元新建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项目,运输起点为厂区(经度115°48′57.25″纬度29°88′16.62″),终点为砂石集并中心(经度115°48′49.55″纬度29°86′10.97″)。项目运输廊道全长2.2km,皮带机廊道占地宽度为3.5m,检修便道宽度1m。廊道分2 条皮带机搭接运输,共设置 2 个转运站。运输廊道起点位于本项目厂区,往东南 560米经过郭冲村后,到达1#转运站后与其他企业3条运输廊道(武穴市刊江办事处梅府建材公司及武穴市新城振华如春碎石有限公司为一个运输廊道项目)采用共同路线进行输送,本项目运输廊道全程采用钢结构桁架全封闭设计,沿途跨越一级公路G347南德线和二级公路武盘公路,穿过池塘、荒地,最后到达砂石集并中心。 3、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提出了较为全面、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环评及批复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落实。 4、环境影响调查 施工期: (1)大气、废水、固废及噪声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未发生大气、废水、固废污染事故及噪声扰民,无环保投诉。 (2)生态影响 施工期开挖、施工作业等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廊道沿线绿化均已恢复,开挖地区已平整恢复原貌。 (3)社会影响 本项目制定了合理的施工计划,加强了施工管理及采取相应的洒水抑尘,隔声降噪,生产废水沉淀回用于抑尘,生活废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固废分类利用妥善处置,植树绿化保持水土等措施,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恢复,施工中设置了安民告示及警示牌等,未产生大的不利社会影响。 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主要是污染影响,本项目廊道均采用钢结构防尘罩全封闭降低扬尘,并且在转运站设有喷雾降尘设备,基本无粉尘产生,并且在廊道沿线基本做好了复绿措施,经过空气的稀释以及廊道沿线绿化树木的隔离作用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输送机以及转运站设备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运输廊道设置全程防尘罩及消声减震装置,加上距离廊道较近的居民点已拆迁办搬出,因此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建设单位派专人定期维护检修,保证廊道机械运行良好,避免了因机械损坏等引起的噪声。耗损的皮带和滚轮等固废耗材外售处理,对外环境无影响 5、环境管理检查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其环保审批手续完备。该项目实际总投资 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20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4%,各项环保措施己在施工期实施。 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小组,环保管理工作由矿安全环保处负责,设兼安全环保处长,安全环保监察主管,安全环保专员,安全环保内务,并制定了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6、公众投诉情况 项目建设改善了周围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景观效益。建设期间无环保投诉。 7、验收调查结论 湖北长利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到砂石集并中心廊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其环保审批手续完备。该项目实际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4%。工程在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可行,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基本有效,满足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 注 释 (1)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2)项目立项备案文件 (3)验收监测报告 (4)工况调查表 (5)建设单位验收调查表确认书 (6)公司名称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 (7)武穴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文件 (8)项目租地协议 (9)湖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单位收文处理单 2、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项目廊道走向图 (3)项目廊道线路跨越武盘线布置图 (4)项目廊道线路跨越蕲龙线布置图 (5)本项目与其他公司廓道位置关系示意图 (6)项目廊道路径及附近居民建筑拆迁情况图 (7)项目监测点位图 (8)廊道工程相关的图、照片等。 二、如果本调查果表不能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措施实施情况,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情况进行专项评价,专项评价可按照本规范中相应影响因素调查的要求进行。 |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网站建设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