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环评和竣工验收公示信息网

联系方式

湖北环评竣工验收公示信息网

电话:0713-8386678

邮箱:1339388355@qq.com

在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人:邱经理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明珠大道

环评公示
当前位置:首页 > 环评公示
  • 作者:
  • 来源:
  • 日期: 2020-06-08
  • 浏览次数: 784
相关技术要求
1)发酵原料要求
项目垫料配比及制作管理要求见表3-2-1
3-2-1垫料原料组成配比及制作操作要求(以1m3
原料配比 原料 稻壳 锯末 微生物发酵专用菌 玉米粉
参数值 0.5m3 0.5m3 0.3kg/m3 3kg
制作要求 均匀度 各物质混合要均匀,特别是发酵菌与营养物质的混合
堆积温度 正常堆积24小时,35cm深度的温度应升至4572小时应升至60以上,在此温度下保持48小时。
堆积周期 正常堆积2-3
垫料配比 按日处理1m³粪污水需40m³
操作要求 喷污 采用自动喷污装置全自动喷污
翻动 翻抛机模式:每天翻抛一次
温度 正常垫料中心温度保持在60-65
垫料高度 1.8m,当垫料下沉超过10cm时及时补充垫料
垫料由锯木、稻壳、玉米粉组成;垫料各组成原料要求如下:
锯末标准:应当是新鲜、无霉变、无腐烂、无异味的原木生产的粉状木屑。凡是将木料通过熏蒸杀虫和油漆后锯末均不能使用。这些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锯末质地较细,在垫料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水,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水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故耐久耐用。能替代锯末的原料是树枝粉碎成粉等原料,各地区也可根据各地资源进行试验对比之后使用当地资源。)据设计公司多年实操经验,建议购买杨木、杉木等锯末,水分40%以内,木屑1吨大约4m3体积。
稻壳标准:应当是新鲜、无霉变、无腐烂、无异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稻壳质地疏松,在垫料中的主要功能是起到疏松透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仍然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而耐久。若无法提供足够稻壳,可用花生壳或秸秆、稻草替代稻壳总量的50%以内。根据设计公司多年实操经验,建议购买米厂脱粒机制作的整颗稻壳,稻壳1吨大约8m3体积。
微生物发酵专用菌:高活性、高分解能力,发酵床现场无臭、无苍蝇、分解快、温度高、无害化彻底、运行稳定。产品成分:枯草芽抱杆菌、溶脂型芽抱杆菌、啤酒酵母粉、脱脂米糠等,主要成分分析保证值:有效活菌总数5.0×l08CFU/g,水分9%
玉米粉:新鲜无霉变、粉末状;提供菌种激活时营养。可使用米糠或者新鲜粪便替代。垫料铺设示意图见3-2-5






3-2-5垫料铺设示意图
2)粪污喷淋要求
将发酵基质一次性装填到发酵槽内,装填高度1.5米,装填完毕后,按每立方米发酵基质喷淋粪污量不超过30千克/天测算,将暂贮在粪污收集池中的粪污通过喷淋机一次或多次均匀地喷淋到发酵槽表面,多个发酵槽的可轮换错开喷淋时间;粪污与发酵基质混合后的水分含量以45%~50%为宜。
3)翻抛及其频率
粪污喷淋后3~4小时,完全渗入基质内部后,方可开动翻抛机进行反跑;1~2天翻抛1次。
4)发酵温度及其周期
粪污喷淋后经24小时的发酵,发酵槽表面以下35厘米处的温度应上升至45℃左右,48小时后应升至60℃以上,在此温度下保持24小时后,再行下一次粪污喷淋。发酵周期约为3天。
生物发酵系统包括预处理和槽式发酵系统两部分:
a.预处理系统:
设集污池1座,规格:长75m,宽28m,深4.5m,最大有效容积约9450m3。水泥砖砌体结构。池面往上做1m护栏,设置防雨棚。集污池内含圆形均质池30m3,用于粪污调匀,使得粪与水允分混合均匀,池内安装搅拌装置和粪污泵。
b.槽式发酵系统
发酵车间设生物发酵槽,整体垫料厚度1.5m,槽上部安装轻轨;设置集污槽用于收集粪污水。配套机械:自动翻耙机,自动喷污机,移行车。
本项目所有废水收集进入集污池,在均质池内和猪粪搅拌均匀,利用潜水泵均匀喷在垫料上,加入适宜的专用菌种,进行充分发酵,中心发酵层温度可达60℃以上,通过水分蒸发、有机物分解成气体,使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留下少量的残渣变成有机肥。
据浙江鑫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多年运行管理经验,每发酵处理12t粪污水后最终会产生1t有机肥料(水分20%以内,有机质75%以上、氮磷钾3%以上)。据分析,本项目每年处理废水及猪粪合计26465.2t,最终可产生有机肥原料2205.4t/a 









3-2-6 本项目异位发酵车间
技术要点
1)微生物异位发酵综合技术中,发酵垫料主要功能有两点:
a.吸收猪场粪污;发酵基质是有较大表面积和空隙度的有机物料组成,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b.为微生物分解转化粪污提供介质和部份氧份,微生物能否快速生长繁殖,取决于发酵垫料的制作与管理。
2)发酵垫料选择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a.发酵垫料要有一定惰性,不易被分解,木质素为主的最好;
b.发酵垫料要粗细搭配,不能全部用细锯末,也不能全部用谷壳,既要保证透气性,以要保证吸水性;
c.发酵混合垫料要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如1立方的混合垫料至少吸收75公斤污水而不往外渗水,这就要粗细混合垫料有一定比例;
d.发酵垫料要一定的硬度或刚性,不易于轻易板结。
3)常用的发酵垫料质量要求
a.锯末应当新鲜,无霉变,无腐烂,无毒及无油质的粉状木屑。木屑细度不得低于0.5毫米细锯末。通过浸泡,涂过油漆后的木制品制成的木屑,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不能作为发酵垫料使用。
b.谷壳应当新鲜,无发霉,无腐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4)发酵垫料的功能分解
a.锯末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功能是吸水,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水源,主要成分是木质素,不易被微生物分解;
b.谷壳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功能起到疏松透气,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氧气,谷壳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不容易分解。适当可用粉碎花生壳,小麦壳替代部分谷壳。
5)菌种的主要功能
根据微生物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从土壤或样品中筛选出微生物菌种,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复配:a.好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好氧菌相结合;b.解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相结合;c.含杀菌,消毒、除虫性能的菌株,将复合后的菌种,通过特定培养工艺,制作有机肥发酵剂。
6产品技术指标
3-2-1 异位发酵床制作的有机肥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要求
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分数(以干基计)(% ≧5.0
其中:N% /
P2O5% /
K2O% /
有机质(以干基计)(% ≧45
水分(鲜样)(% ≦30
PH 5.5-8.5
总砷(以干基计)(mg/kg ≦15
总镉(以干基计)(mg/kg ≦3
总铅(以干基计)(mg/kg ≦50
总铬(以干基计)(mg/kg ≦150
总汞(以干基计)(mg/kg ≦2
蛔虫卵死亡率(% ≧95
粪大肠菌群数(个/克) ≦100
 

3.2.1.4产污环节分析
项目三废排放情况见表3-2-2
3-2-2项目三废排放情况一览表
类别 污染物 产生位置 主要污染因子
废气 猪舍恶臭 猪舍 H2SNH3
异位发酵床车间恶臭 异位发酵床车间 H2SNH3
废水 猪尿液和猪舍冲洗废水 猪舍 CODBOD5SSNH3-NTP、类大肠杆菌数
生活污水 办公楼、宿舍 CODBOD5SSNH3-N
噪声 猪叫 猪舍 噪声
风机 猪舍
泵机、鼓风机 污水站
固体废弃物 粪便 猪舍 一般废物
病死猪 猪舍 一般废物
医疗废物 猪舍 危险废物HW01
饲料残渣 猪舍 一般废物
生活垃圾 办公生活 生活垃圾

3.2.3.项目运营期水平衡

1)给水
项目用水由厂区自打井水提供,主要包括猪饮用水、猪舍冲洗用水、消毒用水、冷风机水帘冷却用水、碱液喷淋用水。
项目投入运营后,根据生产和经营需要,各用水部分水量核算如下:
猪饮用水:参照《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性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征询意见稿)中表6.5及表6.7,肥猪饮水量按4.9kg/·天,项目存栏仔猪最大量为6000头,年出栏两次,仔猪饮水量按最大重量(15kg)折算成肥猪饮水量计算,8头仔猪折算成一头肥猪,则1200头仔猪折算成约1500头肥猪。项目猪饮用水情况见下表:
3-2-4猪饮用水情况一览表
序号 种类 数量(头) 每头消耗饮水(kg/天) 每天消耗饮水(m3 年消耗饮用水(m3
1 仔猪 折算成肥猪1500 4.9 7.35 2682.75
合计 / / 7.35 2682.75
 
因此,项目总饮水量为2682.75m3/a
猪舍冲洗水:
项目采取干清粪工艺,经查阅《生猪养殖饮用水及排水数据定额》中的相关数据,猪舍冲洗用水定额及用水情况见表3-2-5
3-2-5  猪舍冲洗用水定额及用水情况一览表
用水项目名称 用水定额 用水量(m3/d 备注
夏季 冬季 春秋季 夏季 冬季 春秋季 各类猪平均
猪舍冲洗(m3/百头·d 0.60 0.40 0.50 72 48 60
 
环评计算采用夏季最大值冲洗水量计算,则猪舍冲洗用水量为72m3/d,年用水量26280m3/a
消毒用水:用于稀释火碱。火碱消毒液成分:火碱3%,水97%,主要是空栏及车辆消毒用水,火碱年耗量1500kg/a,则用水量为48.5m3/a,损耗蒸发或由汽车带走
冷风机水帘用水:主要在夏天使用,每年降温天数为60天,水帘冷却用水按3m3/d,年用水量为180m3
职工生活用水:项目建设后,场区内设值班室,办公楼,劳动定员15人。职工日常生活用水量按100L/·d 计,则生活用水量为1.5m3/d547.5m3/a)。污水产生系数按85%计,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27m3/d465.38m3/a)。
综上,项目年新鲜用水量为29738.75m3,日新鲜用水量约为81.4m3
2)排水
项目废水主要为猪粪尿量、猪舍冲洗废水消毒用水、水帘冷却用水均蒸发损失,无外排。
猪排尿量:根据《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性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征询意见稿)中养殖场粪污产生规律及产生量以及本项目猪只饮用水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尿液产生量,猪的尿液的排放指标见表3-2-6
3-2-6猪群尿液排放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头) 猪尿排放量
每头猪尿液排放量定额(kg/d 尿液日排放量
m3/d
尿液年排放量
m3/a
1 仔猪 折算成肥猪1500 2.28 3.42 1248.3
合计 / / 3.42 1248.3
猪舍冲洗废水:猪舍冲洗废水排放量按冲洗水量的90%进行计算,则猪舍冲洗废水排放量为64.8m3/d,年排放量约为23652m3/a
生活废水:劳动定员15人。职工日常生活用水量按100L/·d 计,则生活用水量为3m3/d1095m3/a)。污水产生系数按85%计,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27m3/d465.38m3/a)。
综上,项目废水年排放量为25365.68m3,日均排放量为69.5m3
项目排水实施雨污分流,雨水经自建雨水收集池,沉淀后用于绿化用水。生产废水由厂区污水收集管道进入集污池在异位发酵车间生产有机肥
项目采取干清粪工艺,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最高允许排水量见表3-2-7
3-2-7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种类 猪(m3/百头·d
季节 冬季 夏季
标准值 1.2 1.8
 
经计算,排水基准为0.58m3/百头·d,则项目养殖排水量能够满足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项目给排水情况见下表3-2-8,水平衡图见下图3-2-6
3-2-8项目给排水情况一览表单位:m3/a
用水部门 用水定额 规模 给水 损耗 排水 备注
猪舍冲洗用水 0.6m3/百头 12000 26280 2628 23652 /
肥猪饮用水 4.9kg/· 折算1500 2682.75 1434.45 1248.3 /
消毒用水 / / 48.5 48.5 0 /
水帘冷却用水 / / 180 180 0 /
生活用水 100L/·d 15 547.5 82.12 465.38  
合计 / / 29738.75 4373.07 25365.68 /

3-2-6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a

3.2.4.废气污染源强分析

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猪舍的恶臭气体、集污池、异位发酵床车间恶臭气体等。
1)恶臭
项目恶臭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猪舍、粪便存储池以及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猪舍散发的臭气主要来自含蛋白质废弃物的厌氧分解,这些废弃物包括畜禽粪尿、皮屑、毛、饲料等。而大部分臭气是由粪尿厌氧分解产生。畜禽排泄物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组成,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产生大量氨气和H2S等臭味气体。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醇类及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略带臭味和酸味;含氮化合物转化生成氨、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三甲胺等,这些气体有的具有腐败洋葱臭,有的具有腐败的蛋臭、鱼臭等;一些有机物酶解,如硫酸盐类被水解成H2S等。这些具有不同臭味的气体混合在一起,即为人们常说的恶臭。
猪舍废气产生量
本次评价根据《畜禽场环境评价》(刘成国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和《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统手册》(2009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写)中的数据并类比调查分析,则项目猪舍NH3H2S产生量统计如下表3-2-9
3-2-9猪舍NH3H2S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
序号 猪只种类 存栏量(头) NH3 H2S
排放强度[g/(头天)] 日排放量(kg/d 排放速率(kg/h 排放强度[g/(头天)] 日排放量(kg/d 排放速率(kg/h
1 折算成肥猪1500 1.82 2.73 0.114 0.2 0.3 0.013 
合计 / / 2.73 0.114 / 0.3 0.013 
由表3-2-9可知,猪舍NH3产生量为0.114kg/h,计1.0t/aH2S产生量为0.013kg/h,计0.11t/a
项目拟通过采取饲料中添加抑菌剂、并采用低氮饲料喂养猪只的方法从源头减少恶臭产生量。根据《家畜环境卫生学》(俺立龙,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的资料,在畜禽日粮中投放抑菌剂等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能有效降NH3H2S等有害气体,NH3的降解率大于80%,硫化氢的降解率大于90%。此外,本项目采用一定坡度的排污沟、及时清理猪舍内粪便(干清粪),采用水帘降温系统保持猪舍的温度和湿度达到湿度水平,在猪舍内加强通风等措施能进一步减少猪舍恶臭排放量。本评价估计除臭效率NH3H2S分别为90%95%
根据前面分析,在采取底低氮饲料、在饲料中添加抑菌剂、水帘降温及加强通风等措施后,经计算,NH3排放量为0.0114kg/h,计0.1t/aH2S排放量为0.00065kg/h,计0.0055t/a
异位发酵床车间恶臭气体
由于恶臭物质的逸出和扩散机理比较复杂,废气源强难于计算,主要依据对同类型发酵床处理工艺的类比调查监测结果。根据有关资料,恶臭污染物NH3H2S排放系数分别为2.51×10-4mg/s·m21.136×10-5mg/s·m2,项目厂区发酵床面积约为1825m2,则异位发酵床车间恶臭气体产生量为NH30.0016kg/h0.014t/a),H2S 0.000074kg/h0.00065t/a)。经池体加盖、加强绿化等管理措施,臭气排放量可降低60%以上。即排放量分别为0.0056t/a0.00064kg/h)、0.00026t/a0.000030kg/h
由以上分析可知,运营期全场区恶臭气体经控制后产生量见表3-2-10
3-2-10  恶臭源强一览表
序号 排放源 NH3 H2S
kg/h t/a kg/h t/a
1 猪舍 0.0114 0.1 0.00065 0.0055
2 异位发酵车间 0.00064 0.0056 0.000030 0.00026
合计 0.01204 0.1056 0.00068 0.00576

3.2.5废水污染源强分析

该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
1)生产废水
项目生产废水包括猪尿液、猪舍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项目水平衡,项目废水年排放量为25365.68m3,日均排放量为69.5m3本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全部收集并排出厂外,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猪粪尿、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污水等,全部废水经收集后利用潜水泵均匀喷在垫料上进行生物菌发酵,中心发酵层温度可达 60℃以上,通过水分蒸发、有机物分解成气体,使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留下少量的残渣变成有机肥。根据类比同类型同规模项目污水,项目污水污染物成分及浓度如表3-2-11

3-2-11  猪尿及猪舍冲洗废水产生情况一览表
项目 COD BOD5 氨氮 SS 总磷 类大肠菌群数
废水(25365.68m3/a 产生浓度mg/L 3800 1900 500 1500 40 0.7×107/L
产生量(t/a 96.39 48.19 12.68 38.05 1.01 /
 
2)初期雨水
项目初期雨水量按下式计算:

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项目区为水泥路面,本评价取0.3
F-汇水面积(hm2),根据实际情况,以各个建筑承雨面积计算,约0.9hm2
q-暴雨量,L/s·hm2
因本项目位于浠水县,距黄石较近,故本评价采用黄石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重现期p=2年;
t1-地面集水时间,取10min
m-折减系数,取2.0
t2-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取2.5min
计算得q=280.55L/(s·hm2),则项目区域初期雨水量为75.7m3,项目应按雨污分流原则设置排水系统,防止生产污水随雨水流入周边地表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建议建设单位设置截洪沟,防止场外雨水进入场区内,同时在场区地势最低处设置一座容积为8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沉淀池,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初期雨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4)废水非正常排放
本项目生产废水收集后,进行异位发酵处理,不排入地表水体,因此废水非正常排放主要是指管道破裂及异位发酵车间发生故障,废水未经治理直接排放,由于养殖废水污染物浓度高,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为:COD3800mg/LBOD1900mg/L、氨氮:500mg/LSS1500mg/L、总磷:40mg/L。一旦废水未经治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造成污染。
项目废水排放量为25365.68m3/a,日均排放量为69.5m3/d项目建设一座占地7000m3事故应急池,以接纳事故情况下全厂排放的污水, 保证事故情况下不向外环境排放污水。在事故结束之后,将事故池中的污水在保证不会导致污水站负荷过载的情况下将污水逐步输送至生物发酵床进行处理。本次评价提出建设单位应加强异位发酵床车间的日常维护,加强异位发酵床车间和事故应急池的基础防渗工作,杜绝废水非正常排放的情况产生

3.2.6.噪声污染源强分析

项目生产设备较少,主要噪声污染来自猪叫,噪声声级约80-90dBA),各类风机、水泵产生的噪声,噪声声级约70-85dBA)。各设备噪声值见下表3-2-12
3-2-12项目主要噪声源源强一览表单位:dB(A)
序号 噪声来源 声级[dB(A)] 排放方式
1 猪叫 80-90 间断
2 冷风机 80~85 连续
3 水泵 85 连续
 

3.2.7固体废物污染源强分析

该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是猪粪、饲料残渣、病死猪、医疗废物、生活垃圾。
1有机肥
1)猪粪
项目运营期最大常年存栏仔猪苗量为6000,年出栏两次(折算成1500头肥猪)。项目喂养采用全程自由采食方式,项目各猪舍生猪饲养过程会有猪粪的产生,本次环评对项目猪粪产生情况参考HJ 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附录A中相关数据进行核算,其详细产生情况见表3-2-13
3-2-13  猪群粪便排放指标及项目猪粪产生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头) 数据来源 核算数据
1 仔猪 折算成1500头肥猪 HJ 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附录AA.2不同畜禽粪污排泄量中猪粪产生量为2.0kg/•d 3t/d
总量 1500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项目猪粪日产生量约为3t/d1095t/a),猪粪制作有机肥由外售。
2)饲料残渣
根据统计,饲料损耗一般为0.15%,本项目年用饲料量3013.2t/a则饲料残渣量约为4.52t/a85%的饲料残渣随干清粪聚集,则聚集量为3.84t/a,这部分残渣随粪便进入异位发酵床车间处理;其余0.68t/a饲料残渣随猪舍冲洗水进入集污池后进入异位发酵床车间
本项目猪粪产生量为1095t/a饲料残渣4.52t/a全部通过自动刮粪机进入均质池,与污水均匀调质后通过潜污泵打入发酵车间,一并采用生物发酵床处理。据工程设计单位——浙江鑫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多年运行管理经验,每发酵处理12t粪污水后最终会产生1t有机肥料。本项目每年处理废水及猪粪合计26465.2t,预计最终产生有机肥料2205.4t/a
3病死猪
项目运营期最大常年存栏仔猪6000,年出栏两次,则折算后项目年存栏生猪共1500头,平均体重为120kg。参考《安徽天邦猪业有限公司和县功桥镇天邦种猪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病死猪按照存栏量的5%,则每年约有75头病死猪,约9t
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201411日起施行;第十三条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废水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综上所述项目每年病死猪合计9t/a已经委托黄冈市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见附件9)。
3医疗废物
对于疫苗注射产生的医疗垃圾属于医疗废物,废物类别HW01,废物代码900-001-01根据类比相关资料,本项目医疗废物年产生总量约为0.5t。建设单位拟在场区内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一间,用于贮存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后交有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生活垃圾
建设项目职工人数约15人,每年工作365天。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按每人每天0.8~1.2kg计算,本评价取1.0kg/d,经估算职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5.48t/a,生活垃圾产生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3-2-14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情况
固废名称 排放源 产生量(t/a) 性质 处置方式 排放量(t/a)
猪粪 异位发酵床 1095 一般工业固废 异位发酵床车间生产有机肥,外售 0
饲料残渣 猪舍 4.52 一般工业固废 异位发酵床车间生产有机肥,外售 0
病死猪 猪舍 9 一般工业固废 定期交给黄冈市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处置 0
医疗废物 动物防疫 0.5 危险废物,HW01900-001-01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0
生活垃圾 办公区 5.48 生活垃圾 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0
 

3.2.8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综合以上分析内容,项目实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结果见表3-2-15
3-2-15项目实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表
类别 污染物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废气 猪舍恶臭 NH3t/a 1.0 0.9 0.1
H2St/a 0.11 0.1045 0.0055
异位发酵床车间恶臭 NH3t/a 0.014 0.0084 0.0056
H2St/a 0.00065 0.00039 0.00026
废水 生产废水 排放量(m3/a 25365.68 25365.68 0
CODt/a 96.39 96.39 0
BOD5t/a 48.19 48.19 0
氨氮t/a 12.68 12.68 0
SSt/a 38.05 38.05 0
总磷t/a 1.01 1.01 0
固体废物 猪粪t/a 1095 1095 0
饲料残渣t/a 4.52 4.52 0
病死猪(t/a 9 9 0
医疗废物(t/a 0.5 0.5 0
生活垃圾((t/a 5.48 5.48 0
 

1.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1. 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理位置

浠水县地处鄂东中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位于东经 115°至东经 115°38',北纬 30°12'至北纬 30°49'。东邻蕲春县,西界团风县,西南与鄂州市、黄石市隔江相望,北及东北与罗田县、浠水县毗连。处在九江、黄石、武汉的长江开放开发区内,长江水道、柳界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平行过境;黄石长江大桥直跨浠水散花;京九铁路横穿境内,并建有客货两站,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的网络。南北长约68.5km,东西宽约61.3km,总面积1949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1.05%
本项目位于浠水县散花镇花园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9590°、北纬:30.292682°,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1.1.2. 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穿越乡镇、农田、道路、沿线分布有鱼塘、藕塘、水沟等。勘区地形为垄岗地形(长江三级阶地)和岗间洼地交替分布,整体地势呈东高西低,现状地面高程 18.78~22.81m,起伏较小。

1.1.3. 水文水系

浠水县襟江带湖,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在境内长 42.5 公里。境内有浠水、巴水、蕲水、策湖、望天湖五大水系,小大支流 50 余条,其中注入长江的有浠水、巴水、蕲水三大水系。最长的河流是浠水,上接白莲河水库,下至兰溪入长江,境内 72.5 公里,流域面积 816.5 平方公里。巴水境内长 63 公里,流域面积 579.93 平方公里。蕲水境内有 3 条支流,共长 37.3公里,流域面积 259.2 平方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策湖,水面约 1.35 万亩,纳支流 4 条,流域面积 231.65 平方公里。望天湖水面约 1 万亩,流域面积 169 平方公里。此外,本县湖水面有79 个,约计 2 万亩。县境内各类水库 67 座,其中大型水库 1 座,中型水库 2 座,小(一)型水库 17 座,小(二)型水库 47 座。大型水库白莲水库,总库容 11.84 亿立方米,承雨面积 1800 平方公里,防洪库容 35200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57200 万立方米,死库容 22800 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而产生的地表径流,年均径流深为 632.6 毫米,年径流量为 12.37 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净储量 3.9亿立方米,开采储量 1.43 亿立方米。

1.1.4. 气候、气象

浠水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在 1300 毫米左右,最多年份为 1873.1 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 6-7 月,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895.6 小时,最多年份 2186.4 小时,最少年份 1627 小时。年平均气温 16.9℃,极端最高气温 41.2℃;极端最低气温-12.5℃。无霜期 230-258 天。年平均风速为 2.1m/s,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1.1.5. 地及动植物

浠水县土地总面积为 2926676.7 亩,其中农用地为 2300366.25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78.60%;建设用地为 378932.1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2.95%;未利用地为 247378.35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8.45%
野生动物:兽类有 20 余种,鸟类有 40 余种,蛇、蛙、虫类近百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1 种:水獭、香獐、斑羚、穿山甲、锦鸡类、鹦鹉类、天鹅类、白鹤、鹰类、虎纹蛙、叉犀金龟;省重点保护动物 23 种:猪獾、狗獾、黄鼠狼、果子狸、华南兔、小麂、豪猪、野鸡类、野鸭类、鹭类、秧鸡、斑鸠、家燕、山雀、喜鹊、画眉、啄木鸟、八哥、陆龟、蛇类、蟾蜍类、蛙类。
木本植物:共有 50 科,98 属,152 种,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树、柳杉、池杉、柏、刺槐、枫香、国槐、意杨、樟树等。经济树种以油科为主的有油茶、油桐、乌桕,以干果为主的有板栗、核桃、茅栗,以水果为主的有柑桔、油桃、梨、李、市、柿、枣、樱桃等。珍稀树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水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杜仲、银杏、胡桃,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树种有厚朴、楠木、青槐、黄连。
药材:野生中草药品种共有 120 余种,建国后新种或引种药材有 13 种。其中比较名贵的
中药材有杜仲、厚朴、黄柏、天麻、红栀子、板兰根、杭菊等。

1.1.6. 矿产资源

浠水县共探明矿产共 18 25 72 处,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金、磁铁矿、钒钛磁铁矿、铜、硫铁矿、黄砂、花岗岩、大理石、硅线石、钾(钠)长石、水晶、石英、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潜在价值较大,开发前景可观。
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铜、磁铁矿、钒钛磁铁矿等四种。石英质金矿主要分布在六神郭毛岭及丁司当等地,矿区范围约 5km2 ,矿石含金品位平均为每吨 5-8 克,最高品位达每吨 17 克,超过国家规定的每吨 3 克的开采标准。业已探明 24 两号主矿体总储量为:C+D+E 矿石量 64.945 千吨,含金属量 442.27 千克,预测 334 黄金资源量 526.92 千克。平均品位 8.66 g/吨。磁铁矿分布在河坪、莲花山、仙女庙等地总储量在 500 万吨左右,TFe40%-60%,易采易选。钒钛磁铁矿分布于关口镇云雾山,品位为 5%左右,矿物中 TiO2 10-19%Tfe52.13-55.3%V2O50.09-0.36%,储量约几十万吨。铜矿 Cu0.13-0.50%,储量较大。

1.1.7. 策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浠水策湖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境内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别较大,水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6.9℃。平均日照 1805-2230h,多年无霜期为 250.7 天。自 1952 年至 2008 年的 57 年年平均降雨量为 1348.9mm(清泉站),多年平均径流深 633.0mm。最大年降雨量为 2311.7mm1954 年),最小降雨量为 873.1mm1966 年)。各时段风向频率:123 月,西风最多,约 38%10 月,北风最多,约 46%11 月,西北风最多,约 45%
收集到项目区临近的蕲春县气象站 19582008 年实测水面蒸发观测资料(E601 蒸发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348.9mm。策湖位于浠水县东南的长江北岸,流域面积 231.65km2,本湖区属长江冲积平原湖区,流域地势东北部较高,西南部低洼易涝,是我县地势最低的区域。湖区内有 6 个乡镇和 2 个农场,流域内总耕地面积 10.27 万亩,总人口约 12 万人。策湖湖区内围堤较多,其中梅子湖及团结两个围内控制流域面积约 7.0km2,策湖泵站承担余下224.65km2 来水面积的排涝任务。策湖排区受益面积共 5.9 万亩,其中浠水县 3.9 万亩,蕲春县 1.6 万亩,江北农场 0.49 万亩。
策湖位于浠水县东南的长江北岸,湖区水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多年平均气温为 17.5℃。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372mm
策湖属于长江水系,是浠水县第一大湖,水面约 1.35 万亩,岸线曲折,湖汊纵横,小岛星罗棋布。策湖无工业污染源,水质清澈,生物饵料资源十分丰富。
策湖水资源丰富,湖泊面积 1.5 万亩,人口只有 8000 人,人均淡水资源远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土地资源紧张。策湖人均耕地不到 0.6 亩,全国人均耕地 1.59 亩,策湖人均耕地只占全国的 37.7%,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 0.75 亩的最低警戒线水平。因此,景区建设用地稍微紧张。从资源层面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策湖自身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其中仙女庙村中段古牛山自古以来素有丰富的铁矿资然,因当地政府和外地开发商泛乱开采之后,引起多放地势坍塌.导致现在数千平方农田及森林损毁!经过近两年政府稍有压制,得以控制,但有待加强监管。
策湖的一湖绿水,是众多鱼类和水生植物繁衍生长的乐园。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名、优、
特水产品都跻身在这块原生态的水域之中。其中,最出名为茅山螃蟹,古有不到庐山旅游辜负目,不食茅山螃蟹辜负腹之佳话。茅山螃蟹在明清两代是为宫廷贡品,现今被评为“99”中国国际博览会湖北名牌产品。除享誉中外的皇室贡品茅山螃蟹外,还有无公害水产品,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鲴、才鱼、鮰鱼、鳜鱼、甲鱼、黄桑鱼、鲈鱼、小龙虾等四十多个品种名贵鱼类以及莲藕、菱角等水产品可供加工、转化、开发。
策湖栖息鸟类的种群较多。主要有游禽、涉禽、攀禽。从生活习性看有留鸟,也有候鸟。现留鸟主要种类有:游鸭、鸬鹚(鱼鹰),欧鸟、翠鸟等。冬候鸟有:绿头鸭(野鸭)、乌鸡、鸿雁、原鹅、鸳鸯(黄板鸭)、小天鹅、大白鹭、苍鹭、白鹳、黑鹳、白腰鹬、鹈鹕。
策湖的整治措施与目标如下:
城镇生活污染防治:
根据鄂政发〔201824 号,到 2020 年底,策湖流域内县城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并达标运行,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7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根据鄂政发〔201824 号,到 2020 年底,策湖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到 7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 95%以上。
浠水县政府和策湖管理区加快推进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工作。此外,浠水县大力开展非禁养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干清粪工艺,规范建设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设施,完善畜禽粪便、污水贮存设施,实行粪污生物发酵生产加工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措施,督促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推广“畜—沼—林(果、菜、渔)”等农牧结合、种养对接模式,督促具有土地消纳条件的养殖场,落实畜禽排泄物消纳场所,实现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随着该《浠水县策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的实施,策湖整治的总体目标:针对策湖的现状与功能定位策湖治理与管控以保护为主。通过采取划定湖泊保护范围,控制湖泊形态;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入湖污染物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湖泊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以达到保面(容)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

1.2. 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调查

1.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为了解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特委托黄冈博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20518~2020524日对评价区域内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噪声现状进行了监测。
  1.  
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本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此次监测结果进行。
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PM2.5COO3因子环境空气质量,项目引用20192月黄冈市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报告http://hbj.hg.gov.cn/attach/0/88861ed62a754f06913598583b833705.pdf浠水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评价结果见下表。
4-2-1  项目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单位:COmg/m3,其余均为μg/m3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标准值 占标率(% 超标倍数 达标情况
PM2.5 2月空气平均浓度 61 75 0.80 0 达标
SO2 11 150 0.05 0 达标
NO2 15 80 0.26 0 达标
PM10 78 150 0.56 0 达标
CO 1.7 4 0.43 0 达标
O3 82 160 0.54 0 达标
由上表可知,浠水县2月份大气基本污染物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达标区。
为了解该项目所在区域特征因子NH3H2S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评价委托湖北中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监测,该监测在项目厂界上风向和下风向设置2个监测点,对监测点的NH3H2S小时平均值进行监测。
1)监测点的设置
为了解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评价设置2个监测点,各监测点位分布见下表及附图6
4-2-2  大气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测点类型 测点编号 监测点位置 监测频次
现状监测点位 1 项目厂界上风向 1/×7
2 项目厂界风向
2)监测项目
H2SNH3监测一次浓度值。
3)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单位于2020518~24日连续采样7。采样时间参考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数据有效性的规定。监测时记录采样期间气象参数(包括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天气状况)。
4)采样和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和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分析方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表4-2-3
4-2-3  空气污染物采样及分析方法
项目 检测方法 监测仪器及编号 标准与规范 检出限
H2S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SP-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TT-FX002)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增补版)3.1.11.2 10μg/m3
NH3 HJ 533-2009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SP-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TT-FX002)
HJ 533-2009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1μg/m3
5)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下表,
4-2-4  NH3H2S的小时值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m3)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采样时段 检测结果 单位
1#(厂界上风向) 2#(厂界下风向)
2020.05.18 NH3 14:00-15:00 10 20 μg/m3
H2S 14:00-15:00 2 4
2020.05.19 NH3 14:00-15:00 30 40
H2S 14:00-15:00 3 5
2020.05.20 NH3 14:00-15:00 20 50
H2S 14:00-15:00 2 4
2020.05.21 NH3 14:00-15:00 20 30
H2S 14:00-15:00 2 5
2020.05.22 NH3 14:00-15:00 20 30
H2S 14:00-15:00 3 4
2020.05.23 NH3 14:00-15:00 40 60
H2S 14:00-15:00 2 6
2020.05.24 NH3 14:00-15:00 20 30
H2S 14:00-15:00 3 4
标准值 NH3 200  
H2S 10  
 
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的基本污染物能够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NH3H2S一次浓度检测值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标准限值要求,说明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1.2.2. 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项目区域附近地表水体策湖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引用黄冈市湖泊专项调查水质监测(http://hbj.hg.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filename=ce1e50d555064406af5c8f1984d27d05.pdf&classid=0)结果中关于策湖监测数据。
监测结果见下表4-2-5
4-2-5  策湖水质监测统计结果表 单位:mg/L
断面 类别 超Ⅲ类标准项目(超标倍数) 营养状态级别
策湖 pH 总磷(Ⅴ)1.4 中度富营养
 
由上表可知:项目附近地表水除总磷外,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策湖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周边水产养殖业投放饵料肥料等污染策湖水体,周围农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湖中等。
策湖的整治措施与目标如下:
根据鄂政发〔201824 号,到 2020 年底,策湖流域内县城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并达标运行,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75%,策湖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到 7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 95%以上。
浠水县政府和策湖管理区加快推进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工作。此外浠水县大力开展非禁养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干清粪工艺,规范建设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设施,完善畜禽粪便、污水贮存设施,实行粪污生物发酵生产加工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措施,督促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推广“畜—沼—林(果、菜、渔)”等农牧结合、种养对接模式,督促具有土地消纳条件的养殖场,落实畜禽排泄物消纳场所,实现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随着该《浠水县策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的实施,策湖整治的总体目标:针对策湖的现状与功能定位策湖治理与管控以保护为主。通过采取划定湖泊保护范围,控制湖泊形态;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入湖污染物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湖泊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以达到保面(容)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

1.2.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
项目用水均来自场内自建水井,为了解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在项目周边水井处设置3个监测点位。
4-2-7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设置一览表
测点编号 监测点位置 备注说明
1 项目上游检测点 主要关心敏感点,集中居住区
2 项目区水井 /
3 项目下游检测点 主要关心敏感点,集中居住区
 
2)采样方法
水样采集按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水样的保存和分析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要求执行,具体标准详见表4-2-8
4-2-8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使用仪器
1 pH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增补版)便携式pH计法 PH-100
笔式酸度计 (STT-XC114)
2 总硬度 GB/T 5750.4-2006 (7.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滴定管
3 氨氮 GB/T 5750.5-2006 (9.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SP-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 耗氧量 GB/T 5750.7-2006 (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HH-6 水浴锅 (STT-FX072)
滴定管
5 硝酸盐 GB/T 5750.5-2006 (5.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SP-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 亚硝酸盐 GB/T 5750.5-2006 (10.1)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SP-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 菌落总数 GB/T 5750.12-2006(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DHP-9052
电热恒温培养箱
8 总大肠菌数 GB/T 5750.12-2006(2.1)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DHP-9052
电热恒温培养箱
 
3)监测内容
选取pH、总硬度、氨氮、耗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数项监测指标
4)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模式如下:
Pi=Ci/Csi
式中:
Pi——i个水质因子的污染指数,无量纲;
Ci——i个水质因子的实测值,mg/L
Csi——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值,mg/L
其中pHPi计算公式如下:
pH≤7PpH=(7.0-pH)/(7.0-pHSD)
pH>7时    PpH=(pH-7.0)/(pHSU-7.0)
式中:
pH —指水环境pH实测值;
pHSD —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下限;
pHSU —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上限。
5)监测结果及评价
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各监测指标中按GB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评价,监测和评价结果见表4-2-9
4-2-9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和评价单位:mg/LpH(无量纲)
检测点位 检测项目 2020.05.18采样检测结果 标准限值 单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项目上游检测点) pH 7.12 7.43 7.18 7.12 6.5≤pH≤8.5 无量纲
氨氮 0.03 0.04 0.03 0.03 ≤0.50 mg/L
耗氧量 0.34 0.32 0.34 0.33 ≤3.0
总硬度 237 240 235 241 450
硝酸盐 4.7 4.4 4.6 4.5 20.0
亚硝酸盐 <0.001 <0.001 <0.001 <0.001 1.00
菌落总数 48 52 41 45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3.0 MPN/100mL
2#(项目区水井) pH 7.74 7.44 7.15 7.28 6.5≤pH≤8.5 无量纲
氨氮 <0.02 <0.02 <0.02 <0.02 ≤0.50 mg/L
耗氧量 0.30 0.28 0.29 0.30 ≤3.0
总硬度 220 221 223 219 450
硝酸盐 0.9 0.9 0.8 0.9 20.0
亚硝酸盐 0.001 0.001 0.001 0.001 1.00
菌落总数 24 26 34 40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3.0 MPN/100mL
3#(项目下游检测点) pH 7.48 7.18 7.28 7.32 6.5≤pH≤8.5 无量纲
氨氮 0.04 0.03 0.04 0.04 ≤0.50 mg/L
耗氧量 1.10 1.08 1.07 1.09 ≤3.0
总硬度 225 228 223 227 450
硝酸盐 1.6 1.5 1.6 1.7 20.0
亚硝酸盐 0.003 0.002 0.003 0.003 1.00
菌落总数 62 64 69 62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3.0 MPN/100mL
检测点位 检测项目 2020.05.19采样检测结果 标准限值 单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项目上游检测点) pH 7.22 7.16 7.18 7.43 6.5≤pH≤8.5 无量纲
氨氮 0.02 0.02 0.03 0.02 ≤0.50 mg/L
耗氧量 0.35 0.33 0.35 0.34 ≤3.0
总硬度 246 240 239 239 450
硝酸盐 4.4 4.2 4.3 4.2 20.0
亚硝酸盐 <0.001 <0.001 <0.001 <0.001 1.00
菌落总数 66 51 52 60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3.0 MPN/100mL
2#(项目区水井) pH 7.25 7.19 7.15 7.23 6.5≤pH≤8.5 无量纲
氨氮 <0.02 <0.02 <0.02 <0.02 ≤0.50 mg/L
耗氧量 0.28 0.27 0.30 0.30 ≤3.0
总硬度 216 221 219 218 450
硝酸盐 0.8 0.8 0.7 0.6 20.0
亚硝酸盐 0.002 0.001 0.002 0.001 1.00
菌落总数 30 34 32 28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3.0 MPN/100mL
3#(项目下游检测点) pH 7.27 7.19 7.12 7.18 6.5≤pH≤8.5 无量纲
氨氮 0.04 0.04 0.04 0.04 ≤0.50 mg/L
耗氧量 1.05 1.06 1.07 1.04 ≤3.0
总硬度 230 225 225 222 450
硝酸盐 1.5 1.6 1.5 1.6 20.0
亚硝酸盐 0.004 0.003 0.004 0.004 1.00
菌落总数 39 33 35 32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3.0 MPN/100mL
备注:标准限值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1类标准限值
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3个监测点位地下水各项指标均能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

1.2.4. 声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项目区域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的要求。为了解项目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本评价设置4个监测点,并委托湖北中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监测点的噪声值按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监测分别在昼间及夜间进行,监测2天(2020518~2020519日)。
1)监测点布置
本次评价按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有关规定,在项目场界四周布置4个监测点,环境噪声监测按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册)(噪声部分)中有关规定对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监测。详见附图4
4-2-10声环境监测布点一览表
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备注
1 厂界外东侧1m 昼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Leq/dB 厂界噪声
2 厂界外南侧1m 厂界噪声
3 厂界外西侧1m 厂界噪声
4 厂界外北侧1m 厂界噪声
 
2)监测方法及监测时间
监测方法:按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监测,分别在昼间及夜间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2020518~2020519昼夜各监测一次,监测2天。
3)监测结果
根据浠水县欣牧旺养猪专业合作社年出栏12000头生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报告,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下表4-2-11
4-2-11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测点编号 检测点位置 主要声源 2020.05.18检测结果Leq [dB(A)] 标准限值[dB(A)]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厂界外东侧1m 生产噪声 53 40 60 50
2# 厂界外南侧1m 生产噪声 51 43 60 50
3# 厂界外西侧1m 生产噪声 52 44 60 50
4# 厂界外北侧1m 生产噪声 51 42 60 50
测点编号 检测点位置 主要声源 2020.05.19检测结果Leq [dB(A)] 标准限值[dB(A)]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厂界外东侧1m 生产噪声 51 42 60 50
2# 厂界外南侧1m 生产噪声 54 41 60 50
3# 厂界外西侧1m 生产噪声 51 42 60 50
4# 厂界外北侧1m 生产噪声 53 41 60 50
备注:1. 2020.05.18天气状况:晴检测期间最大风速:2.2m/s2020.05.19天气状况:晴检测期间最大风速:2.1m/s
2.标准限值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2类标准限值
 
由表4-2-11的监测结果可见,项目4监测点位监测值均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的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1.2.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项目区域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中表 1 中相关要求。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本评价委托湖北中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1)监测点布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中布点原则,在厂址以及厂外设置监测点。具体布点情况见下表。
4-2-1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设置一览表
监测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相对厂界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
1 项目外东南侧50m 东南 50
2 厂内污水处理区 / 0
3 项目外西北侧50m 西北 50
 
2)监测内容
选取pH、铬、为监测指标。
3)监测方法:
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的规定进行监测。
4)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下表,
4-2-13 土壤监测结果一览表
检测项目 2020.05.18采样检测结果 标准限值(6.5<pH7.5) 单位
1#(项目外东南侧50m) 2#(厂内污水处理区) 3#(项目外西北侧50m)
pH 7.31 7.26 7.11 / 无量纲
11.9 11.7 12.8 30 mg/kg
0.090 0.126 0.156 2.4
21.2 30.5 26.1 120
0.16 0.17 0.15 0.3
30 38 31 100
84 90 80 250
80 85 72 200
35 42 29 100
备注:标准限值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1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其它类标准限值“/”表示无标准限值
 
由上可知,可以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5618-2018)中表 1 中相关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1.2.6. 小结及主要环境问题

1)评价区的SO2NO2PM10NH3H2S各项指标均未超标,浓度能够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NH3H2S《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标准限值要求,说明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项目附近地表水体策湖除总磷外,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类水体”水质要求。策湖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周边水产养殖业投放饵料肥料等污染策湖水体,周围农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湖中等。
3项目评价区域各项指标均能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说明项目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
4)项目厂界四侧噪声监测值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的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5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各监测项目(pH、镉、砷、铜、锌、镍、铅、铬、汞)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表 1 标准限值要求。
 
 

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2.1.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气象特征

本评价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有关要求,搜集了黄冈市气象台近20年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黄冈市位于长江中游以北,属北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时有旱涝、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5.3℃。全年平均降雨量1269mm,全年平均降雪10天左右,年平均气压1010.6hPb,平均相对湿度77.0%,平均风速1.8m/s。黄冈市20112013年气候背景值见表5-2-1
5-2-1  黄冈市20112013年气候特征值一览表
/
气温(℃) 17.9 28.6 18.7 6.4 l 7.9
降水量(mm) 420.2 520.0 188.1 245.7 1373.9
风速(m/s) 1.9 1.9 1.7 1.7 1.8
气压(hpa) 1008.9 1000.0 1013.4 1020.2 1010.6
湿度() 76 76 74 82 77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根据2015~20173年的逐f=1和逐时D的风向、风速、高云、低云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是:年主导风向为北风(N),频率为18.96%;次主导风向为东南风(SE),频率为13.87%;年静风频率7.05%。全年四季及年各风向频率表5-2-2,其风向玫瑰图见图5-2-1
5-2-2  黄冈市四季及年各风向频率(%)
季、年
风向
春季 复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N 14.39 9.54 25.18 26.72 18.91
NNE 3.02 6.8l 5.66 3.67 4.79
NE 7.65 4.18 6.80 8.12 6.68
EEN 5.95 1.48 4.8l 5.47 4.42
E 11.16 13.36 12.64 10.95 12.03
ESE 8.36 l0.49 6.57 5.57 7.76
SE 17.07 20.47 8.68 9.12 13.87
SSE 0.50 0.57 0.26 0.29 0.41
S 3.13 2.99 1.02 1.48 2.16
SSW 0.74 1.45 0.30 0.31 0.70
SW 8.11 10.43 4.67 5.2l 7.12
WSW 0.33 0.17 0.12 0.46 0.27
W 7.14 6.52 6.57 6.43 6.67
WNW 0.17 0.03 0.09 0.15 0.11
NW 5.03 5.0l 6.61 7.47 6.02
NNW 0.60 0.29 1.67 1.57 1.03
C 6.65 5.2l 8.35 7.01 7.05

5-2-1  黄冈市风向频率玫瑰图(20112013
经统计,黄冈市2017年全年平均风速为2.1m/s,各月份中3月份风速最大(2.69m/s),10月份风速最小(1.05m/s)。全年4个季节里,春季的平均风速最大,秋季的平均风速最小,一天之中以14时的平均风速最大。黄冈市年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情况分别见表5-2-35-2-4,年平均风速、各季小时的平均风速变化曲线见图5-2-25-2-3
5-2-3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m/s 2.39 2.57 2.69 2.45 2.20 2.13 2.36 2.17 1.71 1.05 2.40 1.91
5-2-4  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风速(m/s 1hr 2hr 3hr 4hr 5hr 6hr 7hr 8hr 9hr 10hr 11hr 12hr
春季 2.27 2.23 2.19 2.23 2.23 2.26 2.33 2.53 2.79 2.87 2.81 2.77
夏季 1.81 1.83 1.90 1.95 1.95 1.91 2.07 2.18 2.55 2.52 2.70 2.67
秋季 1.58 1.49 1.38 1.52 1.52 1.43 1.46 1.69 1.92 2.00 1.98 1.91
冬季 2.13 2.04 1.99 2.07 2.16 2.11 2.09 2.11 2.12 2.44 2.49 2.58
风速(m/s 13hr 14hr 15hr 16hr 17hr 18hr 19hr 20hr 21hr 22hr 23hr 24hr
春季 2.75 2.73 2.69 2.61 2.53 2.38 2.24 2.10 2.28 2.39 2.23 2.26
夏季 2.65 2.78 2.83 2.81 2.62 2.44 2.17 1.97 1.79 1.85 1.70 1.69
秋季 2.04 2.17 2.12 1.97 1.83 1.63 1.49 1.57 1.60 1.70 1.58 1.52
冬季 2.43 2.55 2.44 2.45 2.40 2.20 2.18 2.40 2.39 2.36 2.37 2.16

5-2-2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图

5-2-3  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图
大气稳定度是利用黄冈市近3年的气象资料,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中规定的Pasquill分类法计算得出,结果列于表5-2-5。从表中看出,全年大气稳定度是以F类出现频率最高,为25.03%,其次是D,其频率为24.70%。在一年四季大气稳定度中却以D类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夏季的频率可达到24.86%,其次是春、夏、秋季。
5-2-5  黄冈市近3年各类大气稳定度频率(%)
稳定度
年、季
A B B-C C C-D D E F
全年 0.6l 13.81 2.70 13.31 0.22 24.70 0.00 25.03
0.79 14.28 3.59 14.69 0.36 24.58 0.00 23.14
1.49 16.02 2.97 17.44 0.21 24.86 0.00 19.50
0.14 14.96 2.51 11.30 0.14 22.37 0.00 27.27
0.00 9.90 1.69 9.73 0.18 27.01 0.00 30.34
 
大气混合层高度
根据20152017黄冈市气象资料统计结果,计算出年季和各稳定度下的平均混合层高度见表5-2-6。由表可知,在稳定度占多数的F类下,其混合层高度只有111.4m,这说明在此稳定度和高度下容易发生污染事件。在D类下,其混合层高度只有304.0m;各季和全年的平均混合层高度春季为最高,418.8m,冬季最低,为129.5m,说明在冬季容易加重污染程度,而全年混合层平均高度为279.1m
5-2-6  黄冈市年季、各稳定度下平均混合层高度表
稳定度 A-B C D E F
混合层高度(m) 1012.2 506.4 304.0 264.2 l11.4
季节 全年
混合层高度(m) 418.8 435.7 132.3 129.5 279.1
 
大气污染物潜势分析
污染系数综合考虑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污染源下风向受污染的程度,某一风向的污染系数愈大,则表示该方位下风向污染程度愈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用污染系数百分率来表示受污染程度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Si-表示i风向的污染系数(%);
fi-表示i风向的风向频率(%);
ui-表示i风向的平均风速(m/s)。
黄冈市各季及全年污染系数统计结果见表5-2-7及图5-2-4
5-2-7  黄冈市各季及全年污染风频()
风向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N 11.31 8.55 19.23 21.79 15.49
NNE 3.25 6.15 6.01 3.4l 4.70
NE 8.80 5.20 9.36 11.60 8.72
ENE 6.48 2.1l 6.69 7.34 5.63
E 12.45 14.99 14.80 12.24 13.70
ESE 8.16 10.722 6.83 4.92 7.65
SE 15.69 19.98 8.56 7.62 12.93
SSE 1.01 0.91 0.64 0.61 0.78
S 5.81 4.69 2.18 3.3l 3.89
SSW 1.42 2.55 0.62 0.53 1.26
SW 9.21 9.35 5.9l 7.07 7.63
WSW 0.60 0.23 0.32 0.76 0.47
W 8.86 8.47 8.76 8.48 8.67
WNW 0.24 0.22 0.21 0.25 0.19
NW 5.83 5.62 7.56 8.166 6.88
NNW 0.87 0.39 2.31 1.93 1.41
 

5-2-4  黄冈市各季及全年污染系数玫瑰图
由表5-2-7、图5-2-4可见,全年污染系数明显较高的是WWNW二个方位,污染系数分别为6.366.01,污染系数偏小的方位为ENNENNW,污染系数依次为0.580.610.65,统计数据于图像说明位于WWNW附近方位的区域受废气污染的程度相对较大。

2.1.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因子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级,根据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级评价并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根据工程分析,该项目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猪舍恶臭、异位发酵床车间恶臭,污染物主要为NH3H2S结合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及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确定本项目的预测因子为NH3H2S
评价标准值见表5-2-8


5-2-8预测因子评价标准值
预测因子 浓度限值(mg/m3
NH3 0.20
H2S 0.01
 
5-2-9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一级 Pmax≥10%
二级 1%Pmax<10%
三级 Pmax<1%
2预测范围
本项目预测范围分别以殖区边界来选取边长为5km矩形区域,污染源主要考虑猪舍恶臭、异位发酵床车间
  1.  
选取评价基准年作为预测周期,预测时间段取连续一年。
  1. 模型与方法
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A推荐的AERSCREEN估算模式以整个生产车间为主体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1. 参数
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见表5-2-105-2-11
5-2-10面源污染物排放参数
编号 面源名称 评价因子 面源长度(m) 面源宽度(m) 面源有效高度(m 年排放小时数(h) 评价因子源强(kg/h 合计
kg/h
质量标准
1 猪舍 NH3 144 56 6 8760 0.0114 NH30.01204
H2S0.00068
0.2mg/m3
H2S 6 8760 0.00065 0.01mg/m3
2 异位发酵床 NH3 73 25 6 8760 0.00064 0.2mg/m3
H2S 6 8760 0.00003 0.01mg/m3
 
5-2-11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
最高环境温度/ 38.8
最低环境温度/ -8.0
区域湿度条件 潮湿
是否考虑地形 考虑地形 £RR
地形数据分辨率 /
是否考虑岸线熏烟 考虑岸线熏烟 £RR
岸线距离/km /
岸线方向/° /
  1.  
使用估算模式软件 ARESCREEN 进行计算,对于每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占标率及最大值下风向出现的距离见下表5-2-12
5-2-12 大气评价等级预测结果表
类型 排放污染物位置 污染物名称 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 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距离 占标率 D10% 评价等级
无组织 猪舍 NH3 0.004411 314 2.21 / 二级
HS2 0.0002515 314 2.51 / 二级
异位发酵床 NH3 0.0004484 153 0.22 / 三级
HS2 0.00002102 153 0.21 / 三级
 
根据表5-2-12可知:
项目猪舍面源污染物在正常排放时,猪舍面源排放 NH3 最大地面浓度为0.004411mg/m3,占标率为 2.21%,出现于距猪舍中心下风向 314m 处,H2S 最大地面浓度为0.0002515mg/m3,占标率为 2.51%,出现于距猪舍中心下风向 314m 处,各污染物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均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标准限值,因此项目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2.5110%,按照表5-2-9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8.1.2节内容,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6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5-2-14 项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 排放口编号 产污环节 污染物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年排放量t/a
名称 浓度限值mg/m3
1 厂界 猪舍恶臭、异位发酵床车间 NH3 科学饲养、加强通风、及时清粪、生物除臭、加强场区绿化密闭、混合垫料微生物除臭 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中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新扩改建项目厂界标准值要求 1.5 0.1056
2 H2S 0.06 0.00576
 

7)大气防护距离
按照HJ2.2-2018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场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场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大气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无需采取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基准年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因此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没有超标点,可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9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对本项目中危害较大的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式中:
Cm----标准浓度限值;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5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Q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
参数选取
该地区的平均风速为2.1m/sABCD值的选取见表5-2-16
5-2-16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5年平均风速
m/s
卫生防护距离Lm
L≤1000 1000L≤2000 L2000
工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
A 2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80 80 80
24 700 470 350 700 470 350 380 250 190
4 530 350 260 530 350 260 290 190 140
B 2 0.01 0.015 0.015
2 0.021 0.036 0.036
C 2 1.85 1.79 1.79
2 1.85 1.77 1.77
D 2 0.78 0.78 0.57
2 0.84 0.84 0.76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5-2-17
5-2-17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一览表
序号 污染源位置 污染物 标准值(mg/m3 计算结果(m 卫生防护距离取值m
1 猪舍 NH3 0.20 0.753 100
H2S 0.01 0.88
2 异位发酵床 NH3 0.20 0.059 100
H2S 0.01 0.055
 
根据GB/T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对于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无组织排放多种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按Qc/Cm的最大值计算其所需卫生防护距离;但当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Qc/Cm值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该类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该高一级,因此,根据上表计算可知,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
环评查阅《襄垣县大华宇牧业有限公司新建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长泰县拓展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雨城区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等,上述项目均设置了200-300m的防护距离且项目在验收监测过程对敏感点的监测结果均达标此外,项目应严格控制厂区周边用地规划,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再建居民住宅、文教、卫生等环境敏感建筑。
根据项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场界500m范围内约有75户村民,分别为项目西北350m花园岗村45户)、西420m处东头塆(30户),属村屯散户
按照20182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回复“关于畜禽养殖业选址问题的回复”(见http://www.mee.gov.cn/hdjl/hfhz/201802/t20180226_431755.shtml)“《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属于推荐性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类标准,该技术规范3.1.2规定:禁止在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建设畜禽养殖场。村屯居民区不属于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因此,不属于该技术规范3.1.2规定的人口集中区。对于养殖场与农村居民区之间的距离,养殖场在建设时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及气象等因素确定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在确定距离时,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可作为一项参考依据。
200423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的紧急通知》(环发【200418号),该通知属于紧急通知,是专门针对“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作出的,不宜作为养殖场与农村居民区500米距离选址的依据”。
同时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没有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因此项目设置300米卫生防护距离是合理的,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2.1.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废水总量为 25365.68m3/a,日产废水量平均为 69.5m3/d。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SS、粪大肠菌群、总磷等,项目生产废水经过厂内封闭污水管网进入异位发酵床车间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无生产废水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规定: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中提出: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还田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铺设PVC管道将液体粪污引流到集污池、调质池,猪粪通过机械收集方式运输到调质池通过搅拌机与粪污水搅拌均匀,使用潜污泵将粪污抽到发酵车间集污槽;发酵车间集污槽粪污通过切割式自动喷污系统均匀喷洒至发酵槽垫料上,使用翻抛机逐条翻抛,与谷壳木屑等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加入适宜的专用菌种进行充分发酵,中心发酵层温度可达60℃以上,通过水分蒸发、有机物分解成气体,使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留下少量的残渣变成有机肥料。
因此,本项目运营期粪污水成分经发酵后转化为水分、二氧化碳、氮气,无废水外排,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2.1.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预评价

根据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中的类项目,涉及的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强度小,污水水质为简单程度;因此确定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级别为三级,因此本环评对建设项目场地区域内地下水环境影响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连接地面污染物和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来水,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慢;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重。
  1.  
本项目根据本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集污池、异位发酵床车间、事故池等设施防渗、防水措施不完善,而导致大气降水淋溶水渗入地下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2)工程使用的各类废水池、排水管道防渗措施不足,而造成废水渗漏污染;
3)废水非正常情况下超标排放,在排水途径上形成渗漏而污染地下水环境;
4)工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地表形成富集并随雨水渗漏而污染地下水环境;
5)生产设施因基础防渗不足通过裂隙污染地下水;
6)异位发酵床车间,而造成粪污在堆置过程中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
7)无计划开采地下水,对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
  1. 分析
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连接地面污染物和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来水,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慢;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重。
1)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化学成分与地下水的运动条件岩石性质地形及气候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区水化学特征与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符,地面比较平缓,地下水径流通畅,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简单。

5-2-5 项目所在区域的钻孔柱状图

5-2-6  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现状监测报告,项目所在地地下水pH值在7.12~7.74之间,属弱碱性。总硬度在216mg/L~246mg/L之间,属适度硬水,可供人畜饮用及工农业用水。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项目属于III类项目,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上层滞水及孔隙承压水,相对隔水层为粘土,厚度较大,对污染因子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建设项目的生产运行中,项目运行后会对浅层地下水产生污染潜势,因此本次主要对项目运行可能引起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价。
1)预测原则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的要求,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规定,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预测范围
项目所在区域6km2范围。
3)预测时段与预测因子
预测时段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结合项目源强,本次预测时段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间节点,预测时段包括污染发生后30d100d180d365d以及影响的时段。
预测因子及标准
本次预测选取排污量占比例较大的COD氨氮作为预测因子。COD参考《地水质标准》(DZ/T0290-2015Ⅲ类水标准取3.0mg/L,氨氮取0.2mg/L
情景设定
预测情景设定分为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两种情况。
正常工况条件下,废水经厂区经排污管道进入集污池,假定当地下污水管道意外破损,有长期微量的跑冒滴漏而未被察觉且管道防渗措施失效时,污水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非正常工况下,预测情景设定为集污池发生短期渗漏而地下防渗措施又同时失效时,污水渗入含水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本次评价主要针对以上短期和长期渗漏两种情景对地下水所造成的污染进行预测。
预测方法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要求,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本次评价采用解析法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预测模型
A地下水概念模型
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地下水流整体上以水平运动为主、垂向运动为辅,地下水系统符
 
  • 服务湖北省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及其他相关信息

  •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明珠大道

  • 电话:0713-8386678

  • 邮箱:1339388355@qq.com

  • 联系人:邱经理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